原标题:这本书拍卖价高达410.9万!它的终极复刻典藏本终于来了
整个西方世界藏书最多的作家、爱书狂翁贝托·艾柯说: “收藏是让我们重温已经失去岁月的一种方式。”
作为爱书人,怎能抗拒一本好书的诱惑呢?尤其是难得一见的古书的初版书。
古书经历时光荏苒,辗转颠沛,如今不易追寻。但是现代人怎么能够轻言放弃,毕竟艾柯还说过:“ 出于对一本好书的爱,要准备好不择手段。”
《物种起源》第一版就是这样一本书。除了它有“改变世界之书”的重要思想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达尔文生前出版的6个版本中,第一版最能体现达尔文的本意,这也使得第一版更加珍贵,更加具有收藏意义。
在《物种起源》出版后163年的今天,译林社以现代工艺,一比一复刻原版,让现代读者也有机会收藏这一 人类文明经典。
《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
英文首版复刻+ 苗德岁中译本
传说中的1859年第一版
经典重现
专属编号
限量1859套
书口鎏金,定制书盒,赠送金属书签
一比一原版复刻国外最体现达尔文本意的第一版
完美还原初版原貌
苗德岁 | 文
梦寐以求的《物种起源》第一版复刻本
2009年11月下旬,西方各大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本周二(11月24日)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之际,英国著名的佳士得拍卖行以103250英镑(相当于币近84万元)的高价成交了一本《物种起源》(第一版)的珍本书交易。
仅12年后,佳士得官网公布了2021年9月的一次首版《物种起源》交易,成交价是562500美元,折合成币高达410.9万元!
《物种起源》(第一版)最初只印刷了大约1250册,于1859年11月24日出版 当日即售罄 。 因此, 它早已成为世界上最稀少、最昂贵、最抢手的珍本书之一。 全美国就没有几本,很多建校100多年的大学图书馆都没有一本。当道金斯披露他有一本家传的 第一版 的 《物种起源》原书时,世界上所有的进化生物学家们都羡慕不已!
此书在达尔文生前总共出了六版。达尔文在后来的修订过程中,为了回应同时代人的批评,做了连篇累牍的答复,甚至于做了“违心”的妥协,以至于越来越偏离其原先的正确立场。
现在看来,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那些对他的批评很多是错误的,而他的答复如今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结果,新增的很多零乱的线索与内容,完全破坏了他第一、二版的精巧的构思、缜密的立论、有力的申辩以及顺畅的文字。
人们耳熟能详的“适者生存”一词,是在华莱士的建议下从第5版开始才出现在书中的。由于这一概念容易引起误读,达尔文后来也曾表示过后悔之意。现在演化生物学界的共识是:《物种起源》第一版才是最具革命性的,也是达尔文内心的真实想法。
图片来源:Martin Godwin/The Guardian
著名达尔文学者、耶鲁大学研究生院前院长斯图沃德·汤姆森曾在《美国科学家》的专栏文章里指出: “如果要举出经典名著中修订本不如初版的例子,《物种起源》便是最好的一例。”
你手中这个特装复刻版,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唯一的《物种起源》第一版的复刻版——我庆幸终于有了自己梦寐以求,和原书一模一样的《物种起源》第一版啦!对没有足够财力和机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也为你提供了一睹《物种起源》第一版原版风貌的最佳机缘。
《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
英文首版复刻+ 苗德岁中译本
传说中的1859年第一版
经典重现
书口
书签与书脊
再现163年前的永恒经典
首版《物种起源》珍本不可得,幸运的是,译林社通过多方查阅,获得 大量有关首版《物种起源》的珍贵详实资料,并力图一比一完美复刻1859年版《物种起源》, 以呈现这本文明巨著的原初模样, 为读者提供了一睹首版《物种起源》风貌的最佳机缘。
从封面选材、纹饰、工艺,到内文扉页、版式, 以现代工艺全方位匠心复刻,再现19世纪首版装帧风采。
1859年首版《物种起源》扉页、内页、书脊
《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英文复刻版内页
《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的内文,影印自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内文,连文字版式同样一比一复刻首版,在呈现效果上力求接近原汁原味。
《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英文版内页
除了完美复刻英文首版《物种起源》,译林社特别配以苗德岁老师的中文译本。苗老师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也是中文世界最懂达尔文的人。他的译本文笔优美、严谨,受到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张弥曼等人一致推荐,豆瓣评分高达9.6分。
《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中译本内页
英文版封面采用 深绿色压纹变色PU皮,中文版封面采用 深灰色珠光压纹PU皮,复古典雅绿遇上现代简洁灰,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如《物种起源》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冲击。
复刻首版版式,《物种起源》复刻典藏 版英文版+中译本
《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既原汁原味呈现《物种起源》原初的模样,又囊括中文世界最好的《物种起源》译本。中英双语,离伟大思想更近一步。
《物种起源》的永恒魅力和不朽价值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读《物种起源》也知道进化论是怎么回事儿。确实,《物种起源》发表已经160多年了,其间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进化论的事实、证据和机制,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远比达尔文时代要多得多,那么真的还有必要去读达尔文的原著吗?
回答是绝对肯定的!因为《物种起源》是少数几本可以称作是“改变了世界”的书!
一如哥白尼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空间概念,达尔文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哥白尼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达尔文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达尔文那时并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的研究条件和知识基础,他能够写出这样一部伟大著作,太了不起了。
达尔文雕像,图源:BBC
达尔文说《物种起源》是“一部长篇的论辩”。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论辩,并常常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本来批评者可以质问他,请让我看看你那些生物演化的过渡类型吧。他说,由于地质纪录的不完整,我们还没有发现这么多过渡类型的化石。
然后,他又用地质纪录的不完整性作为证据,来对付可能让他头痛的另一个难题,即如果认为所有的生物变化都是通过自然选择缓慢实现的话,那么地球历史该有多长才能产生如此大量的生物变化呢?达尔文说,时间不成问题!由于地质纪录不完整,我们从这些纪录中所看到的,只是整个地球历史的不同瞬间的组合,而整个地球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160多年来的地质古生物学的无数发现证实,达尔文是完全正确的。
《物种起源》何以如此难读?
不少人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多次试图阅读《物种起源》,却又多次半途而废,甚至于看不了几页就欲“读”还休。
赫胥黎在达尔文去世后曾感叹过:“我业已慢慢地再度阅读《物种起源》第无数次了,试图在撰写他的讣告时能总结出他的论辩的要旨。说实话,每当听人说该书很容易读的时候,我简直是哭笑不得。”。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一方面,达尔文理论的简洁美是显而易见的,它基于5项事实与2个推论:
事实1:种内居群能以几何级数增长
事实2:种内居群有时增长、有时减少、但总体上趋于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生物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着争夺有限资源的生存斗争
事实4:种内居群中存在大量变异,使得几乎每一个体都是独特的
事实5:种内居群中的变异大多是遗传的
推论2:推论1(生存斗争)+事实4+事实5-->自然选择
另一方面,达尔文善用复杂的句式,而且句句话一定要说得天衣无缝。粗读会觉得他啰唆,艰深晦涩;但仔细品味,又会为他严谨清晰而且独特的表达所折服。这是一部科学巨著,却又富有个性。”
达尔文深知不寻常的理论要有不寻常的证据,方能令人信服,因此,在书中他列举了无数方方面面的证据。他就好像推理侦探波洛那样,运用严密的逻辑和各种修辞手段,来说服读者。因此,我们阅读《物种起源》时,不能将其当作学术专著来读,要当侦探推理小说来读,如果遇到什么悬念,要耐心读下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英文版内页
《物种起源》原本就不是一本消遣的书,它像瓦格纳的长达数小时的大歌剧以及马勒的交响曲一样,需要你从头至尾的耐心和专注,这样一来,经过剧(乐曲)中的高潮迭起,及至达到剧末(曲终)最高峰时,你突然领悟到:哇,这几个小时真的没有白坐!
因此,我劝那些只想欣赏贝多芬的《致爱丽丝》那样的钢琴小品的朋友,请放下你手中的《物种起源》——这本书需要你用初恋中的那种青涩、真诚、追求、执着与专情来读。
平心而论,我本人经过翻译全书,不知通篇阅读过多少遍,依然有着赫胥黎同样的感受:这真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
我个人觉得,如果在读完绪论之后,先读最后一章《复述与结论》,把其当作摘要和导读,然后读第三章、第四章,了解达尔文的重要概念: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和生命之树。接下来再读第九至十三章,最后读第一、二、五至八章,这样打乱顺序,或许会更符合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
我敢担保如果你真的花了功夫读懂全书之后,你会感到你所花的所有时间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并将使你终身受益无穷——这才是不朽经典的魅力所在。
本文为苗德岁老师为《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中译本所写序言,内文有调整,标题为编辑所加。
《物种起源》复刻典藏版
限量编号1859套 ?
致敬经典 ?
重回人类思想高光时刻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