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普森UPS
奥普森UPS报价
奥普森UPS官网

纸上游园林,探寻山水亭台中的风月往事

原标题:纸上游园林,探寻山水亭台中的风月往事

亭台楼阁、叠山理水、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山水绘画、文人情趣的联系紧密的中国古典园林总是寄托了中国人所有关于“诗意”和“栖居”的想象。自古至今,以园林为题材的创作不绝如缕。

我们对园林充满向往,也愿意去逛一逛园林,亲身体会什么叫做“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但我们在逛完之后,多少会感觉有一些空虚。这些园林经历过时间、见证过岁月,它为何而建,如何能留存至现在,这中间又发生过多少爱恨情愁的故事呢?我们的目光试图透过园林,窥视千百年前的风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通过爬梳文献、实地考察、复原想象,搭配大量园林摄影、建筑平面图、古画等,纸上游园,力求重现古代名园的景观,讲述那些掩藏在园林背后的精彩故事。

纸上游园林

探寻山水亭台中的风月往事

文 | 阿七

来源 | 浦睿文化

01

故园惊梦,是惊艳了谁的梦

贾珺说,园林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长久的梦,从遥远的商周,一直缠绵至今。

感人泪下的爱情发生在园林,流传千古的名句佳篇写于园林,甚至园林还代表着中国古典艺术审美的最高情调。

园林像一幅长卷国画,随着脚步的行进,流动的立体画面逐次展开,令人目眩神迷。

与其说园林是中国人的梦,不如说园林寄托了中国人所有关于中国古典艺术的想象。即使不懂园林的人,也会对园林发出诚挚地赞美,这是因为园林和中国人有一种来自于灵魂的共鸣。他们都被华夏大地养育,经过千年文化熏陶,成为现在的样子。

在园林里,我们能够探寻到最朴素的中国传统文化本真:

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所描述的上林苑本是战国时期的一座旧苑,历经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两次大兴土木,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园林。汉武帝继位后,决心对匈奴展开全面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勇猛的卫士在上林苑通过射猎来练习排兵布阵,锻炼将士们野外跋涉和骑射的能力。还饲养大量优良品种的战马;大量出产粮食和各种战略物资,为战争提供资支持。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当年都曾跟随汉武帝在上林苑纵横驰骋,射虎搏狼。

▲ 汉代画像石上的汉匈战争场景

作为架空历史剧《琅琊榜》朝代背景的梁朝,有一座名叫“华林园”的御苑,许多重大事件在此发生,使得华林园成为六朝一个重要象征。梁朝著名文学家庾信写过一篇《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是模仿借鉴于此。

▲ 电视剧《琅琊榜》剧照

江苏淮安清晏园,在建造之初主要供历代总督驻节期间游憩赏玩,著名文人袁枚也曾做客赏景、作诗赠别过。这座园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座非常罕见的以“治水”为主题的古典园林,此园不同时期的名称以及其中的建筑牌匾均含有治理黄淮水患的寓意,寄托了历代河道总督平水患、顺河道的最高理想,见证了黄淮治水工程的成败得失。

▲ 清代光绪年间河督陈夔龙在清晏园赏梅

……

中国古典园林里常常设立廊墙,墙面上会有格栅漏窗。自窗空白内,可以窥见园林只角片景,亦可让人观察两侧风景,重叠错落、穿插并致,如此将园林空间延伸的更远了。《故园惊梦》就像园林里的那扇窗,透过窗我们看见的是曾经那段辉煌灿烂的风云历史时刻,是那些真实确切发生过、藏在园林里的中国历史文化。

游览园林的道路,亦是寻根之路。

02

纸上游园,亦知春色如许

最近几年,我们被迫困住步伐,很难像以往一样恣意游览园林,品鉴园林之美。原本轻松愉快的旅程,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将满腔情怀寄托于文字,纸上游园,用另一种方式感受园林之美。

有网友说:“不能外出只能寄情于书画,这本书满足了我的愿望。”

还有网友刚从江南游玩归来,深觉读此书甚是应景。

贾珺在《故园惊梦》中, 以一种建筑历史和理论的方向,穿杂历史人物视角,爬梳一段草蛇灰线、伏脉千载的历史,举重若轻地在纸上描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园林空间。可以说,他的文字比图片更精彩。

▲ 半亩园玲珑池馆旧影

从北地的上林苑、华林园、圆明园、颐和园到南方的憺园、述园、狮子林、清宴园,由北而南,逐个游览。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亭台屋宇,鳞次栉比。贾珺或是亲自拍摄图片,或是摘取古画片段,配以园林建筑平面图,让我们沉浸式“游园”,直观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他带我们在园林里赏花品石,观四时节令:

春日去洛阳骊山观赏牡丹,悬菖蒲、驱五毒、吃粽子、饮雄黄、赛龙舟。

▲ 元代沈孟绘《牡丹蝴蝶图》

夏日去熙春园观赏荷花,穿针结缕求得万事如意,梨园清音作游戏雅集;

▲ 古画中的仕女在园林赏荷

秋日去淮安“餐花吟馆”观赏菊花,品蟹、食糕、插茱萸,举杯共邀月;

▲ 明代沈周绘《盆菊幽赏图》

冬日去苏州狮子园观赏梅花,在园子里悬挂花灯,张灯结彩过新年;

▲ 清代金农绘《梅花图册》

在园林中,还原中国古典审美意趣,让纸上游园的我们充分领略古人风采。

《故园惊梦》的装帧也格外用心,一想到园林,便想到满园春色。整本书以墨绿色为主色调,封面文字烫黑,韵味别致。设计师将书内作者手绘园林风光搬运至封面,透过书封上的梅花窗,宛若探视内封上的古代园林生活。腰封云萱纸,触感模拟水波纹理,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整体装帧还原园林风貌和古人生活情趣。

内页采用雅致纸,四色印刷,色彩还原度高,纯净、自然地暖色调提供舒适的阅读效果,且手感温润,让人瞬间沉入山水亭台中的风月往事。

翻开这本书,便是踏上“纸上游园”的旅程,推开了园林的那扇大门。

贾珺说,希望这本《故园惊梦》能够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吸引更多朋友来关注园林、欣赏园林,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伟大与精妙。

清华大学建筑史学者贾珺全新力作,探寻园林里的中国

跨越时空,揭示历代名园的景观与往事

纸上游园,读懂古人的审美情趣与理想

古典园林是了解中国文明的一扇窗,更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花园,寄托着我们对理想生活、与自然同居的向往。

从先秦的高台厚榭到六朝的山庄田园,从唐宋的风雅端丽到明清的曲折婉约,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园林。如今,这些园林少数幸存至今,大多烟消云散,或沦为遗址。

清华大学教授贾珺通过爬梳文献、实地考察、复原想象,重现了古代名园的景观,生动讲述了掩藏在园林背后的故事。搭配大量园林摄影、建筑平面图、古画等,读者更可直观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充分领略古人的审美意趣,以及他们在园林中寄托的梦想。

作者简介

贾珺,建筑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史》主编,兼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建筑历史、风景园林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教学与设计工作,出版《私家园林志》《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等学术专著。业余从事建筑普及文本写作,主持微信公众号“十一贝子”。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大学与现代中国|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2019)|长三角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知识人(1927-1937)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纸上游园林,探寻山水亭台中的风月往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