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普森UPS
奥普森UPS报价
奥普森UPS官网

东港区:主动转换 蓄能增势

  

正如生物体需要新陈代谢,对于身处日照市主城区、驻地区的东港而言,动能的不断转换,让每一寸土地始终保持着旺盛生机。10月19日,当全区上下正锚定“三区同建 三个前列”奋勇前进,新思维、新模式带来的新动能,正在赋予这方热土新的活力。敢想敢做,主动求变,主动转换。创新的思维场,已经成为东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气场。

  跳出定势谋新势初次到东港的人难免会好奇:老城区的核心区域,为何放着“流金淌银”的商业项目不上,东港区就是要把昔日的“老东关”建成市民的文化休闲体验区。寸土寸金之地,不一味上产业项目,大搞民生建设,看似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之举,正是东港区“筑巢引凤”的迂回之措。东港区招商投资服务中心一位负责同志表示,双招双引不能急功近利,有了完善的公共配套+优质的公共服务,好项目、人才自然而然就来了。他的话已经得到现实印证。在海曲印象文化广场东南,总投资7.3亿元的福朋喜来登酒店项目主体即将完工。项目负责人坦言,之所以将酒店地址选在海曲印象文化广场,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气。“这里每天有数千人休闲、娱乐,酒店不愁揽客人。”在东港这片热土上,如果说一个个新建的项目、一个个新落地的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种子,那么优质的软硬环境则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土壤。在东港人看来,只有土壤厚实了,产业大树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置身东港城乡,中小学校、城市书房、健身公园、医疗服务场所就在身边,厂区内、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晃动着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东港区决策者深深明白环境也是生产力,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东港每年拿出八成以上的支出预算用于民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口袋公园”“袖珍绿地”遍布城区,学校、卫生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城市书房等民生设施加快布局,村村通、户户通、雨污分流等民生工程快步建设……与硬件配套同步,东港发展的软件也一路升级。上门问需、为企业量身定制纾困解难政策、为项目建设配备项目管家……一个个全流程服务举措付诸实施,东港投资环境一再优化。“宜居、宜业、宜创”的活力东港、幸福东港图景在城乡铺展。近年来,东港区每年确定上百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并成立专班推进,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生发出项目聚集的强大吸附力。日广中心、开元森泊、德汇新基建、罗克兰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今年前8个月,新招引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70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3个。项目建设与民生发展,在这里相得益彰。

  

  在主动应变中炼新能从组装到包装,每20秒就有一部智能电话机下线,靠的就是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原材料提取、生产加工、产品检验、包装出库、投放市场,全部是智能化控制,不但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人为操作出现的损耗。”山东比特电子工业有限负责人曹现贵说道。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牌电话生产厂家——山东比特电子工业有限,正在借搬迁实行“三次技术革命”。在新厂区,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北方智能物联模组、模块、智能开关面板研发生产基地”。生产技术的迭代,让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海风轻吹,拂过这片黄海滩头。东港区就坐落在湾畔的最前沿,日照市开放发展的一大平台——活力区就在这里。从一片片旧房起家,一轮连一轮,一期接一期,接续十多年。如今,这里日照科技馆、网球中心、国际财富中心、喜来登酒店等众多国际范、国家范的知名项目云集,上百座楼宇,装着上千家企业,每天有数万人在此创业发展。依托滨海、临港、驻地,东港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0到1,从少到多,从小到大,构筑着自己的产业版图。滴水穿石。靠着多年的韧劲,一个多维的产业格局已现。在东部,东港区围绕商务经济、总部经济、年轻人经济进行谋篇布局,通过产业集聚、要素集约、服务集中,激发聚变效应,18栋重点楼宇,30多个在建楼宇项目,成为一个个立起来的产业园区,年实现税收数十亿元。服务业为全区提供了超六成就业和八成税收。在中部,随着海曲印象文化广场启用,周边安置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快速推进,昔日的“老东关”正在构建集文体服务、特色商业、旅游观光、居住生活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体验区,将打造成老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在城郊接合部,东港区围绕“一区多园”布局,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持续优化,加大创新型项目招引力度,罗克兰智慧物流产业园已经建成投产,力山特、德汇新基建、龙佰钛业等项目即将投产。工业高地正在这里隆起。不过,在飘红的成果面前,东港人始终保持冷静。即便是在市场十分活跃的时间,青岛举鑫在日照板块仍没有放松技术创新投入:先是投资8000多万元扩建厂房引进米汉堡设备,后又投资2000万元引入八面风包装豆奶生产线,最近投资3000万元新上的利乐包豆乳生产线又即将投产。短短4年间,光在日照技改投入就达2亿元。如今,实施技改扩能,进行“二期”改造已经成为东港企业新风尚,众多企业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实行转型升级,重塑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守着几十年前的生产线吃老本,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东港区工信局局长安玉春说。东港区工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实施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8个,当年完成投资50345万元,同比增长7.8%。今年,该区又启动工业技改项目12个,其中超过1000万元列入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9个,计划投资22200万元,高端电子制造、智能化加工已经成为东港新的工业增长点,全区新增省级“瞪羚”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6.2%。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直插云霄;一个个崛起的产业园区,将平台、人才、项目纳入其中,酝酿着更大的爆发力……

  

  绿水青山中育新机材场,上蓝莓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陈疃镇先后落地莓好时光、稼盛农业等蓝莓龙头企业十多家,拥有近30个蓝莓标准化生产基地,栽植面积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今年,通过与京东农场合作,开展线上销售,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东港好生态来自哪里?来自深入人心的“两山”理念。在东港区王家官庄废弃采石场综合治理现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幅标语格外抢眼。几年前,这片山岭还是采石场,最红火时每天有十多台设备在此开采石材。然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也留下了十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大小不一的矿坑。一边是诱人的钱袋子,一边是漫山的疮疤和漫天的尘沙,怎么办?“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着眼当前,也要长远发展。发展决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几年前,东港区毅然启动11处石材矿山的综合治理工程,下大力气修复矿坑生态环境,还大山以绿颜。作为其中之一,裸石兀立的王家官庄就这样重新披上了绿衣,渐渐恢复了往日生机。好生态,来自于生态治理久久为功。“现在无论是上项目还是发展产业,都要先看环评、看环保指标。”东港区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工作人员李林说。生态优先,已经成为东港人的行动自觉。在傅疃河边,日照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红俯下身来,将矿泉水瓶按入水中,咕咚咕咚装满后放在眼前仔细审视。身为日照街道总河长,“巡河”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建公园绿地、林荫停车场,对道路进行绿化提升,对居住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对农村开展污水治理……近两年来,东港区先后投入数十亿元,下大力气实施了城乡绿化、雨污分流改造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全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全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17个,市级美丽乡村255个。如何让一场污染防治攻坚战,长久地化为一方百姓乐享的“绿色福祉”?东港的答案是,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变成“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东港区下派环保专员驻厂,并在所有河道、汪塘全部配备河长、湾长、湖长。同时,雷达扫描利器直指苍穹,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实时站岗放哨,大气监测车不间断巡航,人防、技防一起织就天罗地网,巩固治理成果,防止污染反弹。好生态就这样成为现实: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PM2.5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升。好生态看得见、摸得着。越来越优质的生态环境,让东港绿色发展的腰杆子越来越硬。从沿海绿道出发,沿山海路、山海西路一路西行,蓝天、碧海、金沙滩和绿水、青山,以及浓郁的人文资源,在此交融,令人流连忘返。环境越来越好,前来休闲、旅游的人们越来越多。东港区借势在文化旅游业态培育上持续发力,发展沉浸式乡村旅游产业。生态环游、绿道健身、休闲露营、特色产学研地等文旅项目迅速繁生、遍地开花,推动乡村旅游景区、休闲农庄、采摘农园、农家乐等业态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蓝莓文化节、黄桃节、绿茶节等各种旅游节会活动轮番上演、精彩纷呈,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东港区被评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业综合实力百强”名单。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文章来源:新东港)


上一篇:水质在线监测站建设方案(第四章)
下一篇:原创 冠中冠大戏上演,火箭横扫中国范会师小特,真正75后和80后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