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耗子尾汁”种草史
“耗子尾汁”是去年底的流行语,意思是“好自为之”,这是网络流行语中常见的谐音梗,不长的时间就不怎么有人说了。这个词虽说谈不上经典,但是恰逢鼠年岁尾,说说这个词还是挺应景的。
耗子是土话,都知道是老鼠。古时以“鼠尾”命名之物不少,最有故事的是鼠尾草。鼠尾草可入药,这么说“耗子尾汁”能无中生有。
鼠尾草的历史,无问西东。古今中外,鼠尾草还真不是没有花香的小小草,只不过名字多,种类多,大家说的未必是一种草。
鼠尾草的前世今生像是一笔糊涂账。因为名字多,甚至以讹传讹,差点让鼠尾草成了凌霄花。
欧洲鼠尾草标本画
“耗子尾巴”有来头
“耗子尾汁”一传开,迅速被网友考证出各种来历。
安徒生有篇童话,叫做《香肠栓熬的汤》,说的是三只母耗子给老耗子国王讲故事,一只母耗子讲了一个“耗子尾巴熬的汤”的故事,当上了王后。香肠栓指的是香肠末端打的结,这句话是丹麦的一句成语,意思是“闲扯大半天,说的都是废话”。
此外,J·K·罗琳的《哈利·波特》里,记录了一种“莫特拉鼠汁”,汁液取自这种老鼠的触角,赫敏曾经用来给哈利·波特治疗手上的伤口。
老鼠为何叫耗子?一种说法是出自《梁书·张率传》。张率是南朝梁时苏州人,官居新安太守,好酒贪杯,不太在意家务事。一次遣家僮从新安往苏州老家送粮食,到家少了大半。张率问起缘由,家僮说是“雀鼠耗”,都被老鼠麻雀祸害了。张率笑骂了一句“壮哉雀鼠”,雀鼠又可喻为小人,张率可能语带双关。总之,“雀鼠耗”成了苛捐杂税的代称,耗子就成了老鼠的外号。
古时鼠尾一说,用法广泛。宋代时按顺序记录盐税的账本,又被称作“鼠尾账”;黄庭坚有诗“万里风帆水著天,麝煤鼠尾过年年”,说的是鼠尾笔;宋代把小轿子称作“鼠尾轿”,如清代俞樾在《茶香室丛钞》所说:“按鼠尾轿,当是轿之极小者。”
用动物尾巴来给花草起名,有很多例子。十二生肖都有尾巴,而且都有对应的草名。一个脑筋急转弯,十二生肖哪个动物没有尾巴?答案是龙,因为神龙见首不见尾。
鼠尾草自古以来入不得诗人的眼。仅宋代邵桂子有一首“吃草诗”,叫《疏屋诗为曹云西作》,“楮鸡桑鹅,箨龙棕鱼。马齿鹿角,鼠尾虎须”。是不是像极了相声贯口《报菜名》——“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邵桂子的这首诗,看着荤,其实都是素菜,鼠尾自然说的是鼠尾草,桑鹅是桑耳,箨龙是竹笋,楮鸡是树上的菌菇,棕鱼则是棕榈的花苞……这首诗说的就是素什锦。
鼠尾草差点成了凌霄花
古籍里最早记载鼠尾草的是《尔雅》。《尔雅·释草》中被称作“葝”的有两种植物,一种指鼠尾草,一种指“山薤(xiè)”。山薤虽说也是野菜,却比鼠尾来的有身价,杜甫就有诗“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用来答谢友人送菜,说的就是山薤,又叫野藠头。
《诗经》有名篇《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是什么?古来有争议。
《尔雅·释草》中,说“苕”又叫“陵苕”。从《尔雅》来看,苕和葝八竿子打不着,可是到了三国时,陆玑在《诗疏》中一下子把苕和葝扯在一起了。他注解说,苕,一名陵时,一名鼠尾,生在湿地,可以用来染发。到了唐代,唐《本草》说“苕”,一个名字叫陵苕,另一个名字叫紫葳。说鼠尾草,同样有俩名字,一个名字叫葝,一个名字叫陵翘。宋代时朱熹注解《尔雅》,干脆判定,陵苕又叫紫葳,还叫凌霄。《诗经》中的苕被一路注疏考据,如果照陆玑的说法,鼠尾草可以变身凌霄花了。一直入不了诗文的鼠尾草,这回可有被唐宋文人集体抒发“凌云志”的履历了。都是名字太多惹的祸,一路争论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做了结案,说鼠尾草只叫过陵翘,没叫过陵时,陆玑搞错了。
不管怎样,鼠尾草自带乱人耳目的属性。现在有些地方学欧洲,兴建薰衣草园,据说错种成了鼠尾草。
一箱鼠尾草换三箱茶?
最早把中国茶推销到欧洲的是荷兰人。茶叶很贵,起初当药卖。荷兰商人最初到中国买茶叶,据说是用鼠尾草换的。
不管是不是一箱鼠尾草换了三箱茶叶,当时荷兰商人用价格低廉的香料和中国商人交易茶叶,的确不是公平买卖,他们既免了现金(准确说是白银)支付,还能逃税避税。从交易记录来看,主要是茶叶换胡椒。
神奇配方“四贼醋”
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芬克尔为电影《毕业生》演绎了一曲脍炙人口的《斯卡布罗集市》,歌中反复颂唱“Parsley,sage,rosemary,andthyme”,说的是四种香料——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这首歌是英国传统民歌,历史上的斯卡布罗集市可以追溯到到中世纪晚期。
鼠尾草是罗马人口中的“圣药”,中世纪时意大利人对鼠尾草的药性,迷信到了极点,称为长生不老药。意大利城市塞勒诺有句俗语:“花园里还长着鼠尾草呢,一个人怎么会死?”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鼠尾草曾经从希律王手里救下了尚在襁褓之中的耶稣。《圣经》里确实提到过很多神奇的植物,但是没有提到过立下如此大功的鼠尾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